病名。指腮部之漏疮。即骨槽风之别称。详该条。
八法之一。包括消散和消导两种意义。用消散导滞破积药,以消除食滞及因气血瘀滞而产生痞积的方法。有消食化滞、消痞化积等法。详各条。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冬瓜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崇安(今福建崇安)人。为人淳朴,医术较高,凡求治者多全活。
【介绍】:见陶弘景条。
①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即胡麻花,详该条。②出《千金方》。为麻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十八世纪【介绍】:清代著名医家。字师愚。江苏常州人。少业儒,屡试不第,遂弃儒攻医,博览医书。乾隆年间,曾旅居安徽桐城。因其父染时疫,为群医所误而亡,归里奔丧,检视所用方剂,皆治伤寒剂,因而研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雷丸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东中药》。即水翁花,详该条。
病名。身肿类型之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寒湿身肿之症,身重身痛,足胫冷,胸满闷,遍身肿,此寒湿肿之症也。寒湿身肿之因,或时令阴雨,天气寒冷,或居处阴湿,阴寒之气,袭于肌表。或因汗出遇水,水寒所伤,则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