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轻粉系水银、白矾、食盐烧炼而成。因内服轻粉过量而出现中毒症状者。《本草纲目》卷九:“若服之过剂,或不得法,则毒气被蒸窜入经络筋骨,莫之能出,痰涎既去,血液耗亡,筋失所养,营卫不从,变为筋挛骨痛,
亦称达邪透表。即透达表邪的治法。外感表证,须透邪外出,故称。
证名。指饮食厚味,恼怒忧思,酿热化火所致的呕吐。《症因脉治·呕吐论》:“胃火呕吐之症,食入即吐,其味或酸或苦,五心烦热,夜卧不宁,口中干渴,二便阻涩。……胃火呕吐之治,胃火旺,家秘清胃汤合栀连平胃散、
病名。出《辨证录》卷十三。即手心毒。见该条。
天刚亮的时候。《素问·标本病传论》:“冬大晨。”马莳注:“冬之大晨在寅末。”
指针刺得气后每隔一定时间断续地给予捻转或提插等操作,使患者的针感得到保持或加强。每次运针或间时间隔可视病情而定。
书名。又名《素灵类纂约注》。清·汪昂撰。3卷。刊于1689年。本书选录《素问》、《灵枢》二书中除针灸以外的主要内容。分为藏象、经络、病机、脉要、诊候、运气、审治、生死和杂论9篇,参考各家学说作了简要注
色泽随五脏精气的盛衰而相应变化。色泽是五脏精气的外荣,上见于颜面,光泽明润,含蓄不露,为精气充足。如果重病或久病,脏气已衰,则出现枯槁、晦暗甚至真脏色败露的各种病色(见《四诊抉微》)。
【生卒】:约1324~1405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原礼。浦江(今浙江浦江)人。年轻时随朱震亨学医,医术颇精,治疗每有良效。洪武年间(1368~1398年)被朝廷征为御医,曾任太医院使。永乐初年(14
书名。清·汪昂撰。刊于1694年。系《本草备要》与《医方集解》的合刊本。各见本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