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杨士瀛条。
《审视瑶函》卷六方。川椒(去目,微炒)、熟地黄、生地黄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空腹盐米饮送下。治目昏多泪。
病名。五脏水肿病之一。《金匮要略·水气病脉证并治》:“肺水者,其身肿,小便难,时时鸭溏。”多因肺失宣肃,不能通调水道,下输膀胱所致。临床特征为浮肿,大便鸭溏。治宜宣肺利水,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,或麻黄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生平不详。著有《李深之手集方》。
书名。广州部队后勤卫生部等单位组织编写。共分三篇。上篇基本理论,论述阴阳五行、脏腑、经络、病因、四诊、辨证等;中篇治法方药,介绍治疗原则,方药基本知识,常用治法和方药;下篇疾病防治,其重点内容为疾病的
整骨按摩使用的木棒器械。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:“长尺半,圆如钱大,或面杖亦可。盖受伤之处,气血凝结疼痛肿硬,用此挺微微振击其上下四旁,使气血流通,得以四散则疼痛渐减,肿硬渐消也。”适用于外伤后气
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即油桐子,详该条。
①五液之一。与涎合称涎唾或唾液。唾为肾液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》:“肾为唾”。肾经有一络脉,上挟舌本,通舌下廉泉穴。肾虚水泛而多唾,唾液清冷;肾阴不足,虚火上炎而唾少咽干,口中感腥咸异味。②同吐。《素问·
指下眼睑,又称目下弦。见目弦条。
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大丁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