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中医方药学》。为五谷虫之别名,详该条。
骨名。出《灵枢·背腧》。又名膂骨。即第一胸椎棘突。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鹅脚板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小儿食积成痞而致发热者。《幼科指南》:“痞热者,由饮食不清,伏结于内,致成痞块,以生内热,熏灼于外。”宜以消积清热为治。
病名。热邪内扰,热伤冲任,导致崩下赤色,并见小腹疼痛,古称阳崩。宋·齐仲甫《女科百问》四十二问:“受热而赤者,谓之阳崩。”宜用胶艾汤。
见《泉州青草药》。为剪刀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海上名方》。即地椒,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荭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即经行泄泻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刘渊然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