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伤寒

伤寒

①病名。泛指外感热性病。《素问·热论》:“今夫热病者,皆伤寒之类也。”故张仲景伤寒论》以伤寒命名,即为多种外感病的总称。《难经·五十八难》:“伤寒有五,有中风,有伤寒,有湿温,有热病,有温病,其所苦各不同。”②指感受寒邪太阳表证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病,或已发热,或未发热,必恶寒,体痛,呕逆脉阴阳俱紧者,名曰伤寒。”《备急千金要方·伤寒》:“王叔和曰:……夫伤寒病者,起自风寒,入于腠理,与精气分争,荣卫否隔,周行不通。病一日至二日,气在孔窍皮肤之间,故病者头痛,恶寒,腰背强重。此邪气在表,发汗则愈。”③指冬季感寒所致的病症。亦名正伤寒。《伤寒例》:“冬时严寒,触冒之者,乃名伤寒耳。”又:“从霜降以后,至春分以前,凡有触冒露雾,中寒即病者,谓之伤寒。”详见正伤寒条。④指感受寒邪的浅深程度。《伤寒全生集》卷一:“四时天令,惟冬寒为重,暴寒为轻;伤寒为重,感寒为轻,中寒尤甚重也。”参大伤寒、太阳病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紫霄花

    见《苏州本产药材》。即紫梢花,详该条。

  • 瞳神干缺

    病证名。见清·佚名《眼科易知》。即瞳人干缺。详该条。

  • 真汞

    即龙虎石。见该条。

  • 黄猛菜

    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钩吻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灰中黑滑苔

    舌淡灰色,中间有滑苔数点,黑如墨汁。为邪热传里,内挟宿食,宜表里双解,可用大柴胡汤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
  • 崔世明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广州人。曾专心研究医学,常为贫苦人治病而不受酬报。

  • 冷庐医话

    书名。5卷。清·陆以湉撰。刊于1897年。作者自称本书系“摭拾闻见,随笔载述”。卷1论述医范、医鉴、慎疾、保生、慎药和诊法、用药;卷2评述古今医家及医书;卷3~5分门搜集历代名医治案,参以己见,对各类

  • 注泄

    水泻的古称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又称泄注、注下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七十四:“腹胀下利,有如注水之状,谓之注泄,世名水泻。”详水泻条。

  • 膜外气

    病名。指气攻腹膜之外而虚胀、肿满者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八十:“膜外气……本于肺受寒邪,传之于肾,肾气虚弱,脾土又衰,不能制水,使水湿散溢于肌肤之间,气攻于腹膜之外,故谓之膜外气,其病令人虚胀,四肢肿满,按

  • 尸咽喉

    病名,即尸咽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