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伤寒亡阳

伤寒亡阳

病证名。①指伤寒杂病中所出现的亡阳证。《伤寒论·辨少阴病脉证并:治》:“病人脉阴阳俱紧,反汗出者,亡阳也。此属少阴,法当咽痛而复吐利。”亡阳证主要为汗出不止,恶寒踡卧,四肢厥冷,脉微欲绝等。治宜温阳回阳,如四逆汤之类。②亡与无通。亡阳,即无阳。《伤寒论·辨少阴病脉证并治》:“少阴病,脉微,不可发汗,亡阳故也。”又《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脉微弱者,此无阳也,不可发汗。”两者可以互证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青蒿蠹虫

    出《本草纲目》。又名青蒿虫。为寄居于菊科植物青蒿茎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。镇痉熄风。治急、慢惊风,对流行性乙型脑炎及脑膜炎的痉挛抽搐有效。内服:入丸剂。

  • 有子

    即妊娠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阴搏阳别,谓之有子。”

  • 阳盛阴虚脉

    脉象。重按沉取,细而小,轻按反见实大。《难经·六难》:“沉之损小,浮之实大,故曰阳盛阴虚。”

  • 脉癫疾

    病名。指癫病深入于脉者。《灵枢·癫狂》:“脉癫疾者,暴仆,四肢之脉皆胀而纵。脉满,尽刺之出血;不满,灸之挟项太阳,灸带脉于腰相去三寸,诸分肉本输。呕多沃沫,气下泄,不治。”参见癫条。

  • 鬾乳

    病证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《幼幼集成》:“儿将周岁,母复有娠,儿饮其乳,谓之鬾乳。”因为“母既妊娠,精华下荫,冲任之脉,不能上行,气则壅而为热,血则郁而为毒。”儿饮这种乳汁,所以易患鬾病。详继病条

  • 热俞五十九穴

    经络俞穴。出《素问·气穴论》等篇。指治热病的五十九个俞穴。头上五行(中行为督脉,傍四行为足太阳经),每行五穴(中行为上星、囟会、前顶、百会、后顶五穴;次两傍二行各五穴为五处、承光、通天、络却、玉枕;又

  • 熛疽

    病名。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五。又名训疽。指发于指端和手心、足心及心窝部的瘭疽。证治见瘭疽条。

  • 翳如称星

    病证名。见明·倪维德《原机启微》。指黑睛所生细小星点白翳,可为一点,或三、四点,乃至数十点。参见聚星障条。

  • 泡叶乌头

    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小白撑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月经过少

    病名。亦名月经涩少、月经滞涩、经水否涩、经水涩少、经乍来乍少等。指月经周期虽准,但血量少于正常,或经行时间过短,量亦过少,甚至点滴一、二日即净。有血虚月经过少、血寒月经过少、血瘀月经过少、肾虚月经过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