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伤寒十二经

伤寒十二经

伤寒十二经证候。伤寒六经证候中各有足经和手经的证候。如初病头项痛腰脊强,恶寒,属足太阳发热面赤恶风,属手太阳;目疼、鼻干不得卧、属足阳明;蒸热而渴,属手阳明胸胁满痛,口苦,属足少阳耳聋及痛,寒热往来,属手少阳腹满自利而吐,属足太阴口干津不到咽,属手太阴四逆自利,属足少阴;脉微,但欲寐,属手少阴;耳聋囊缩不知人,属足厥阴烦满厥逆,属手厥阴

猜你喜欢

  • 蓝布裙

    出《四川通志》。为狗屎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四匹瓦

    见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。为四块瓦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生斑舌

    即红中黑斑舌。详该条。

  • 声散

    病名。《脉因证治》卷下:“咳而声嘶破,俗名声散也。”即音嘶。详该条。

  • 清咽人中黄汤

    《疫喉浅论》卷下方。人中黄、豆豉、浙贝母、牡丹皮、玄参、连翘壳、金银花、木通。加白蜜一大匙,水煎服。治少阴疫喉,咽腐不利,烦满昏寐,脉细数,身热痧隐,邪未宣达,火已鸱张。若神昏加***;相火旺者加天门冬

  • 卫气不固

    即表气不固,详该条。

  • 神气枯瘁

    证名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轮廓无伤,但视而昏花,开闭则干涩异常,掀睑细看,外面养睛神水,有若蜗牛之涎,涎游于黑白之间,徒光无润,须臾风轮内外,气象渐变,枯败如死人,故曰神气枯瘁。”类今之

  • 地贯草

    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莎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阳盛则外热

    人体感受外邪之后,卫外的阳气盛于表层,与邪相争,引起发热症状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上焦不通利,则皮肤致密,腠理闭塞,玄府不通,卫气不得泄越,故外热。”

  • 筋惕肉瞤

    证名。指筋肉惊惕跳动。见《伤寒论·太阳病脉证并治》。多因汗多伤阳,血虚津耗,筋脉失养所致。《伤寒明理论》卷三:“其于筋惕肉瞤,非常常有之者,必待发汗过多亡阳,则有之矣。……发汗过多,津液枯少,阳气太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