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天池
【介绍】:
见俞茂鲲条。
【介绍】:
见俞茂鲲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上。即手丫发。见该条。
证名。指肾气上逆所致的头痛。《普济本事方》卷二:“治肾气不足,气逆上行,头痛不可忍,谓之肾厥。其脉举之则弦,按之石坚。”症见头顶痛不可忍,四肢厥冷,胸脘痞闷,多痰,脉弦等。治宜温肾纳气。选用玉真丸、来
病证名。指呕吐因七情伤感、盛怒气逆所致者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一:“病者心膈胀满,气逆于胸间,食入即呕,呕尽却快,名曰气呕。”《证治要诀》卷六:“气呕,胸满膈胀,关格不通,不食常饱,食则常气逆而吐
灸法术语。①指艾炷灸中的计数单位。每灸一个艾炷,称为一壮。②指艾炷。如大壮灸,即指用较大的艾炷施灸,小壮灸即指用较小的艾炷施灸。
舌苔干涩而起瓣。为里热实证。可见于热邪炽盛,或内有蓄血,或湿热蕴结化毒。若阳明府实,发热、烦躁而渴,宜通里攻下;若身黄如橘、目黄、尿黄,宜清热解毒利湿;若其人如狂,善忘,不避亲疏,小便自利,大便干结,
病症名。①《幼科发挥》:“儿有多食而易饥者,此脾胃之邪热甚也。”治宜泻脾胃之火。用三黄枳实丸。②消渴症候之一。详消渴条。
夏季正常脉象,稍坚洪大,来盛去衰,如钩之状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鼓一阳曰钩。”《素问·玉机真脏论》:“夏脉者,心也,南方火也,万物之所以盛长也,故其气来盛去衰,故曰钩。”
即寸口,脉诊部位。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:“气口成寸,以决死生。”故将气口称为寸口。详寸口条。
病名。清·佚名《眼科统秘》:“目忽然赤肿难开,乃是天行时气透目所伤,一人传于一家,致使羞明涩痛。”即天行赤眼。详该条。
见《伤科汇纂》。肩解的俗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