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闹羊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素问·气厥论》:“鼻渊者,浊涕下不止也,传为衄衊。”衄指鼻血,衊指汗孔出血。《圣济总录·鼻衄门》:“胆受胃热,循脉而上,乃移于脑,盖阳络溢则血妄行,在鼻为衄,在汗孔为衊。二者不同,皆热厥血溢
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二:“……亦名子癎,亦名子冒也。”即子癎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目不赤痛,但上睑虚起若球,……试以手掌擦热拭之,少平,顷复如故。”即睥虚如球。详该条。
指潜布于表体以下运行气血的经络通路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五脏之道,皆出于经遂,以行血气,血气不和,百病乃变化而生,是故守经遂焉。”
见顾膺陀《妇科集·调经类》。即经行发热。详该条。
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即继病,详该条。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连翘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肾气虚。详该条。
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鸡内金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