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珍
古代烹饪中的八种珍品。对八珍的组成,有数说:①《周礼·天官》膳夫“珍用八物”注为:淳熬、淳母、炮豚、炮牂、珍、渍、熬、肝膋;②《渊鉴类函》又有二说:甲:龙肝、凤髓、豹胎、鲤尾、鸮炙、猩唇、熊掌、酥酪蝉;乙:醍醐、麆吭、野驼蹄、鹿唇、驼乳糜、天鹅炙、紫云浆、玄玉浆。
古代烹饪中的八种珍品。对八珍的组成,有数说:①《周礼·天官》膳夫“珍用八物”注为:淳熬、淳母、炮豚、炮牂、珍、渍、熬、肝膋;②《渊鉴类函》又有二说:甲:龙肝、凤髓、豹胎、鲤尾、鸮炙、猩唇、熊掌、酥酪蝉;乙:醍醐、麆吭、野驼蹄、鹿唇、驼乳糜、天鹅炙、紫云浆、玄玉浆。
【介绍】:隋代兽医。撰有《治马经》三卷。
小便不利症之一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四。肺阴不足则水无化源,肝阴不足则不能施泄,肾阴不足则水竭于下,都可导致小便不利。主要症状为小便不通,内热神衰,肌肉黑瘦,下午咳嗽,脉多细数。治宜养阴为主。肺阴不足用生
【介绍】:隋代医学家,籍贯不详,大业中(605~616)任太医博士,公元610年曾主持集体编成《诸病源候论》,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疾病病因和证候的专书。巢氏等思想少保守,多革新,敢于重视劳动人民的经验,敢
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上海县人。年轻时开始为疡医,尤其善于治疗痈疽,认为痈疽中间溃烂,四周积有腐溃物时,非吸之不能尽。故治此种病时,招募人先用苦酒漱口后,去吮痈疽。对贫穷病者,则亲自吮吸。
医书。旧题汉·华佗撰。为《中藏经》附录部分。内照即从色、脉、症的反映来鉴察内脏的病变。全书共6篇,首篇仅列四时平脉之名而无论;二至五篇列论脏腑之间互相影响的病脉、病症和选用药物;第六篇辨色、脉、症死候
【生卒】:1125~1210【介绍】:南宋爱国诗人。字务观,号放翁。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兼通医学,著有《陆氏续集验方》2卷。
脉象之一。脉细小而软,似有似无,欲绝非绝。《医学入门》:“微似蛛丝容易断。”主阴阳气血诸虚。可见于休克、虚脱或慢性虚弱病症病后元气大虚等。
出自鼻之液。《诗·泽陂》:“涕泗滂沱。”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一十六:“涕、泗、洟,皆鼻液也……以生于肺,则曰泗。”即涕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疡科准绳》卷三。指瘰疬核块簇聚,一包生数十个,形同莲蓬之子者。参见瘰疬条。
出《太平圣惠方》。即腧穴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