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养胎

养胎

又名妊娠养胎、胎养。即妊娠期要注意饮食起居,以护养胎儿的方法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一:“妊娠之人,有宿挟痾疹,因而有娠,或有娠之时,节适乖理,致生疾病,并令腑脏衰损,气血虚羸,令胎不长,故须服药去其疾病,益其气血,以扶养胎也。”《格致余论》:“儿之在胎与母同体,得热则俱热,得寒则俱寒,病则俱病,安则俱安,母之饮食起居,尤当慎密。”慎密,即“节饮食,适寒暑,戒嗔怒,寡嗜欲”(《幼幼集成》)以预防疾病。养胎尚应适当注意营养和饮食宜忌,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提到的避免某些对胎儿不利的食物和药物。从事一定的轻体力劳动,对胎儿的分娩有一定好处。如儿“在母腹中,其母作劳,气血动用,形得充实,……多易生产。”(《儒门事亲》)。宋·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》卷一:“豪富之家,居于奥室,怀妊妇女,饥则辛酸咸辣,无所不食,饱则恣意坐卧,不劳力,不运动,所以腹中之胎受软弱,儿生之后……少有坚实者也。”此外妊母饮食起居不慎,足以影响胎儿,还可造成初生小儿发生胎寒胎热胎毒等疾患,故有养胎之说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海底痈

    病名。见《外科证治全生集》卷一。即悬痈。详该条。

  • 小舌落下

    病证名,指悬雍垂肿胀下垂及伴有疼痛者。多由脾胃积热,热气上蒸所致。症见小舌肿坠下垂,作梗作痛,治宜解毒泻热,消肿止痛,可选用清胃散、普济消毒饮等加减。也有由脾虚肌肉松弛而致者,宜补中益气汤之类。《鲍氏

  • 类经

    书名。明·张介宾撰。32卷。刊于1624年。本书将《黄帝内经》中的《素问》和《灵枢》二书内容重新调整归类,改编而成。分为摄生、阴阳、藏象、脉色、经络、标本、气味、论治、疾病、针刺、运气、会通等12类,

  • 产后汗血

    病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三。因产后阴气大虚,血气伤动所致。症见产后汗出如血。治宜大补血分。方用圣愈汤加阿胶,或用单方刺猬皮散(刺猬皮烧灰每服二、三钱,米饮调下,或用肉煮食者更佳)。

  • 箸针

    见《外科正宗》。即皮肤针。见该条。

  • 内经刺法

    见针灸传真条。

  • 蛋黄花

    见《广东中药》Ⅱ(生草药部分)。为鸡蛋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尸厥

    古病名,厥证之一,出《素问·缪刺论篇》等。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,状如昏死的恶候。或兼见手足逆冷,肌肤起粟,头面青黑,精神恍惚不宁;或错言妄语,牙紧口噤,头旋晕倒,呼吸低微而不连续,脉微弱如绝。治宜以针灸

  • 念珠藤

    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阿利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陈沂

    【生卒】:十二世纪【介绍】:南宋妇科医家。字素庵。原为开封人,后迁居杭州。曾任翰林金紫良医。著有《素庵医要》20卷,其裔孙加注数条后,在明·嘉靖年间付梓,易名《陈氏秘兰全书》,内含妇科175卷。其后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