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圣济总录》。即猪脬,详该条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七。详见丁奚条。
【介绍】:见杜本条。
病名。又称癖气。指痞块生于两胁,平时寻摸不见,痛时则可触及者。《诸病源候论·癖病诸候》:“因饮水浆过多,便令停滞不散,更遇寒气积聚而成癖。癖者,谓僻侧在于两胁之间,有时而痛是也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积聚
眼的八廓名称之一。系用八卦配自然界之物质现象而命名者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二。即水廓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余伯陶条。
下法之一。即攻逐里实。用泻下药物,以通导大便,消除积滞,荡涤实热,攻逐水饮的治法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攻里不远寒。”参见下法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履贯欠详。撰有《金鉴方》一书,已佚。
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罗裙带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时时欲便,但登厕努挣而不排便。多因痢久伤及阴血所致。《丹溪心法·痢》:“其或气行血和积少,但虚坐努责,此为无血证。倍用当归身尾,却与生芍药、生地黄、生桃仁佐之,复以陈皮和之,血生自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