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名。又名扶桑骨。位于眼眶(眉棱骨)的后方,颧骨弓上方部位。
出《名医别录》即泽泻,详该条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八。指经漏下血夹有白色液体。参见崩漏条。
解剖学同名骨。位于额骨与蝶骨之间,此骨有空泡小孔,是含气骨。
见《卫生家宝产科备要》。为妇人分娩所准备的房屋。
《素问》篇名。缪刺,针刺法之一,以其与经刺法有不同之处,故名。凡病在经脉,则刺其经穴,是谓经刺(又名巨刺);病在络脉,则刺其皮络,是谓缪刺。本篇主要论述各经络脉发病所采取之缪刺方法。
【介绍】:见朱丹山条。
病名,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三。由湿热阻滞肌肤或留于血脉而成。生于胫部,足腕处,患部痒痛相兼,破流黄水,甚则焮肿,疮面有钻眼,缠绵难愈。腹股沟淋巴结肿大,伴发寒热。治宜清热利湿,内服消风散或三妙丸,外
病名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八。即天柱骨折。详该条。
《冯氏锦囊秘录》卷二十方。熟地黄(如大便不实焙干用,如阴虚者加倍用)八钱,制麦门冬(去心,恐寒气可拌炒,米炒黄色去米,肺脾虚弱者少减)三钱,白术(炒深黄色,置地上一宿,出火气,不用土炒,如阴虚而脾不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