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和甫
【介绍】:
见初虞世条。
【介绍】:
见初虞世条。
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三十。即漏芦汤第一方,见漏芦汤条。
病名。多由肺胃积热复感风毒所致。见《喉科秘旨》卷上:“生于上腭关内,两边形如榄核,痛而难食。”咽喉两边肿痛,面赤腮肿,甚或肿连项外,汤水难咽。语声难出,脉洪大。治宜疏风清热、解毒。用银翘散、清咽散、六
习惯上指在中药书上没有记述的药用植物。多为民间及草药医所掌握使用。近年来,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,扩大了中药的品种,统称中草药。
病证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又名状如鱼脬、气胀、白睛浮壅。多因热邪壅遏于肺,气机不得宣畅所致。“此症气轮肿起,不紫不赤,或水红,或白色,状若鱼胞”(《审视瑶函》)。严重者,白睛肿胀,高出黑睛。宜泻肺
见《兽医国药及处方》。为苏木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脾气失却正常的运化功能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土气不调,四肢不举,言无音声。”
空,古与孔通,即孔穴。《素问·气府论》:“分之所在穴空。”参见腧穴条。
病证名。见清·佚名《异授眼科》。即瞳神散大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又名嗽吐脓痰。小儿咳嗽而咯脓痰的病证。多为感受风热邪毒,熏灼于肺,痰热内蕴,热壅血瘀,蕴酿成脓所致。可用桔梗汤,或苇茎汤加鱼腥草、红藤、银花。
出《保生秘要》。即击探天鼓法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