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书。20卷。宋·沈括撰。约成书于1048~1077年。收集内、外、伤、妇产、儿、五官各科验方,并论述鹿、胡麻、鸡舌香等药功用。其中不少验方系当时疗效较高之新方,如至宝丹之治卒中昏厥,竹龙散之治消渴,
出《尔雅》。为芦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又称战舌。舌头颤动。多因内风或酒毒所致。舌淡红或淡白而蠕蠕微动,多属心脾两虚,血虚生风;舌紫红而颤动,多属肝风内动,热极生风;舌紫红,挺出颤动,可见于酒精中毒。
证名。属虚哮范畴。见《类证治裁·哮症论治》。多因偏嗜咸酸,久延体虚而致。详虚哮条。盐哮亦有偏实者,《医碥》卷二:“食味酸咸太过,幼时多食盐醋,往往成此疾,俗谓之盐哮。渗透气管,痰入结聚,一遇风寒,气郁
出《雷公炮炙论》。为淫羊藿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医学入门·本草》。即大枣,详该条。
见广州部队卫生部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山莲藕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金·陈文中《小儿病源方论》。脏腑惊证之一,详脏腑惊证条。
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。
见《中医药实验研究》。为合掌消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