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初生无皮

初生无皮

病证名。见《医宗金鉴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》。小儿生下无皮,除由早产发育未全所致者外,在旧时多由父母素患梅毒遗传而来。临床表现多为上半身或下半身赤烂,甚至色带紫黑,尤以鼻沟、肛门阴囊等处更为明显。由于早产的多遍身红嫩光亮,面色发白,四肢不温。属胎元不足者,治宜调补气血,用当归饮(《医宗金鉴》:何首乌、白藓皮、白蒺藜甘草当归生地黄白芍药人参黄耆川芎),外用糯米粉扑之。梅毒遗传者,宜清解胎毒,用换肌消毒饮(《医宗金鉴》:当归、生地黄、白芍、川芎、皂刺土茯苓金银花连翘、甘草、白芷苦参、白藓皮、防风灯心),外敷清凉膏(石灰香油)、鹅黄散(黄柏石膏、猪苦胆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转筋

    证名。出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》。指肢体筋脉牵掣拘挛,痛如扭转。多由阴阳气血衰少,风冷外袭,或血分有热所致。常发于小腿肚,甚则牵连腹部拘急。《金匮要略·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虫病脉证并治》:“转筋之为病,

  • 束骨

    ①骨骼部位名。相当第五趾跖关节部分。《释骨》:“小指(趾)本节后曰束骨。”②经穴名。代号BL65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属足太阴膀胱经。输(木)穴。位于足跗外侧,第五跖骨小头后下方赤白肉际处。布有第四趾底

  • 高学山

    【生卒】:十九世纪初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汉峙。会稽(浙江绍兴)人。研究并注解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,撰有《伤寒尚论辨似》、《金匮要略注》等书。

  • 风中府

    见《普济本事方》卷一。又名中腑。详该条。

  • 五脏六腑图说

    书名。1卷。清·高思敬撰。本书用白话文将脏腑的形态,对照《内经》、《医林改错》以及西医的解剖图形分别绘出对照说明。在中西医有关解剖学的合参方面作了一些初步尝试。书后附有五脏药性补泻温凉歌、三百六十穴歌

  • 清心滚痰丸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七方。又名清心导痰丸。大黄(酒蒸)、黄芩各四两,煅青礞石、***、皂角、朱砂各五钱,沉香二钱五分,麝香五分。为细末,水泛为丸,梧桐子大,朱砂为衣,每服六十至七十丸,白水送下。治

  • 小儿医方

    儿科医书。朝鲜族崔奎宪著。后经李基荣、李命七等整理出版。全书记载310种小儿常见病的病因、证候、辨证施治及方剂234首,并论述了小儿调护法及小儿诊断法。1943年由杏林书院出版。

  • 制药指南

    见修事指南条。

  • 寒凉派

    金元时期的一个医学派别。详见金元四大家条。

  • 肩髓

    肩骨的骨髓。《素问·玉机真脏论》:“大骨枯槁,大肉陷下,肩髓内消,动作益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