助阳
即补阳。详该条。
即补阳。详该条。
见《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》。为老鼠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马蔺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绣球防风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口腔的上壁。分硬腭与软腭两部分。硬腭在前,以骨质为基础;软腭在后,由粘膜及肌肉组成。
《灵枢经》篇名。古代对于重要文献,辄刻于玉版之上,以示珍重。篇名《玉版》,亦是珍重之意。本篇主要讨论了针刺的若干禁忌问题。例如痈疽毒内陷脏腑及其他诸病的逆象,均不宜刺。并指出针虽细物,若用之不当,只能
病证名。出《颅囟经》。指疳疾合并痢疾。多因饮食不洁,寒温失调所致。临床表现除具有疳的症状外,并有腹痛,里急后重,下痢脓血等。治以理气和血,消疳制痢为主,用香连丸;久不止者,用木香丸(《证治准绳》:黄连
病证名。为黄疸两大类型之一。见《伤寒微旨论》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阳黄证因湿多成热,热则生黄,此即所谓湿热证也。”由湿热蕴蒸肝胆,胆热液泄,外渗肌肤,下流膀胱而致一身面目及小便尽黄。主要症状为发热
少阴为二阴,阳明为二阳。《素问·阴阳类论》:“二阴二阳,病在肺,少阴脉沉,胜肺伤脾,外伤四肢。”王冰注:“二阴谓手少阴心之脉也,二阳亦胃脉也,心胃合病,邪上下并,故内伤脾,外伤肺也。”
证名。指中风病出现口开、遗尿、手撒、眼合、鼻鼾等五脏气绝证者。属于脱证。《世医得效方·风科》:“中风恶证,口开者,心气闭绝也;遗尿者,肾气闭绝也;手散者,脾气闭绝;眼合者,肝气闭绝;鼻鼾者,肺气闭绝。
病证名。见《千金要方》卷十二。指由五脏虚损导致的吐血。如心经阴虚,火盛动血,证见虚烦不眠,怔忡健忘,神气不安者,宜滋阴降火,用天王补心丹、朱砂安神丸等。若心阳不收,汗出惊悸,以及心火不下交于肾,而见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