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海桐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外科正宗》卷一。即黍米寸金丹,见该条。
病名,见清·叶其蓁《妇科切要》。即捧心生,详该条。
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手太阳小肠经,详该条。
即药物发泡灸,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青囊真秘》卷一。即瞳人反背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小肠气之别称。出《灵枢·四时气》。多因体虚,寒邪侵袭下焦而致。症见少腹腰脊处疼痛,牵引睾丸,甚则痛冲心胸。治宜温里散寒行气。服天台乌药散。
病证名。涎是口液,伏于脾而溢于胃,由于孕后胞宫内实,冲脉气盛,胎气上逆,致使脾胃不和,则往往液自口流出。宜理脾降逆,调和脾胃。方用香砂六君子汤,或二陈汤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太平圣惠方》。即脊中,见该条。
察鼻上色的方法。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。鼻端青为腹冷,黑为水气,白为无血,黄为胸寒,赤为有风,鲜明为留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