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竘
【介绍】:
春秋时秦国医生。善治外科疾病。
【介绍】:
春秋时秦国医生。善治外科疾病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秋鼠曲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①指太阳蓄血症。多由太阳病不解,瘀热随经,内结膀胱所致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病不解,热结膀胱,其人如狂,血自下,下者愈。其外不解者,尚未可攻,当先解其外。外解已,但少腹急结者,乃
亦称十二正经。是人体手、足三阴三阳十二条主要经脉的合称。《灵枢·海论》:“夫十二经脉者,内属于府藏,外络于肢节。”是人体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,也是经络系统的主体。十二经脉按阴阳属性分布于人体,四肢部阳经
①出《脉经》。指妇女前阴。②气穴穴的别名。见《针灸甲乙经》。详气穴条。
见《贵阳民间药草》。为绛梨木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,指小儿饮乳不下,口吐涎沫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一百七十七:“小儿乳食不下,吐涎沫而微壮热者,痰实也。”治宜利气化痰,用赤茯苓散(赤茯苓、陈桔皮、川朴硝、旋覆花、甘草)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鸭跖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气功功法。指最基本的动功锻炼,其特点是意念与轻柔动作结合起来。现在通行的保健功有两套。①原上海气功疗养所整编的为十节,即叩齿、搅海咽津、摩腹、浴面鸣鼓、左顾右盼、擦腰、双手齐伸开、转辘轳、左右托天、
①泛指五腧穴中的腧穴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所注为腧。”②指五脏之背腧。《灵枢·背腧》:“愿闻五脏之腧。”
病证名。指痿病而致气血厥逆的病证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脾脉……缓甚为痿厥。”《类经·刺四支病》:“痿厥者必体废,张其四支而取之,故血气可令立快也。”《张氏医通·厥》:“痿厥者,痿病与躄杂合而足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