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汉英韵府》。为破布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即竹茹,详该条。
见《广东中药》Ⅱ(生草药部分)。为徐长卿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小儿感受风邪,四肢缓纵,不能随意运动。《太平圣惠方》第八十三卷:“小儿中风不随者,因风邪中于肢节,客于筋脉。若风挟寒气者,即拘急挛痛;若挟于热者,则缓纵不随。”宜分辨寒热,以疏风通络为治。
见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。为佛指甲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书名。见《隋书·经籍志》10卷,已佚。
见《药籢启秘》。为蟾蜍皮之处方名。详该条。
出《食疗本草》。为茄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体表部位。①指腹的下部,位于脐与骨盆之间。又称小腹。《灵枢·经脉》“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俛仰,丈夫疝,妇人少腹肿。”②指脐下腹部两旁(见《伤寒直格》卷上)。
是一种具有强烈的传染性疾病。临床以发病急骤,高热,昏迷,抽搐,开始多无脓血便为其特征。多发于夏秋两季,常见2~7岁小儿。由于疫毒之邪从口而入,湿热蕴伏肠胃所致。可出现邪毒旺盛的闭证,同时又可伴随正气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