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十大手法

猜你喜欢

  • 青金泻白散

    《症因脉治》卷一方。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甘草、黄芩、栀子。水煎服。治外感腋痛,属燥火伤肺金之血者。若肝火刑金,加白芍药;胃火旺,加葛根、石膏。

  • 叶霖

    【介绍】:晚清医家。字子雨。江苏扬州人。为当代名医,撰述有《脉说》、《难经正义》、《伏气解》、《痧疹辑要》等书,并参订《脉诀乳海》、《伤暑全书》等书。

  • 劳风

    病证名。指劳力伤风所致的咳嗽。《素问·评热病论》:“劳风法在肺下。其为病也,使人强上冥视,唾出若涕,恶风而振寒,此为劳风之病。……咳出青黄涕,其状如脓,大如弹丸,从口中若鼻中出,不出则伤肺,伤肺则死也

  • 汪淇

    【生卒】:十七世纪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憺漪,又字右之。浙江钱塘人。长于妇、儿科,推崇明代医家武之望所著之《济阴纲目》一书,并对之加以笺释重订,于1665年(康熙四年)刻行。又编纂有《保生碎事》一卷(

  • 陶东亭

    【介绍】:见陶承熹条。

  • 金匮方歌括

    6卷。清·陈元犀撰于1811年。作者遵其父陈修园之嘱,用诗歌形式简要介绍《金匮要略》中方剂的主治、药用剂量和煮服法等,并附方解。解放后有排印本。

  • 肝火犯肺

    肝气郁结,气郁化火,上逆犯肺所致的病证。多见于肺病日久,肺肾阴虚而肝火亢盛者。证见烦热口苦,头眩目赤,性急善怒,胸胁窜痛,咳嗽阵作,甚则咳吐鲜血,舌红,脉弦数。治宜佐金平木法。参见木火刑金条。

  • 蜡烛泻

    病名。即蜡烛疳。详该条。

  • 痢后痿

    痿证之一。因痢后亡阴,或积瘀不清所致。《证治汇补·痿躄章》:“痢后痿:痢后脚软胫疼或膝肿者,此下多亡阴所致,宜补脾兼升举之剂。……间有痢后兜涩太早,积瘀不清,下注隧道经络而成痿者,此又当行气逐瘀,与前

  • 接脊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太平圣惠方》。别名接骨。位于背部中线,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凹陷处。主治小儿痢疾,脱肛,癫痫,消化不良等。斜刺0.5~1寸。艾炷灸1~3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