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指肛门搔痒。《诸病源候论·痢病诸候》:“谷道痒者,由胃弱肠虚,则蛲虫下侵谷道,重者食于肛门,轻者但痒也。”参见蛲虫病、肛头痒痛等条。
病名。又称脉痹。出《素问·四时刺逆从论》。指热毒流注关节,或内有蕴热,复感风寒湿邪,与热相搏而致的痹症。《证治准绳·痹》:“热痹者,藏府移热,复遇外邪,客搏经络,留而不行,阳遭其阴,故痹熻然而闷,肌肉
诊脉察病之意。《素问·风论》:“愿闻其诊及其病能。”
病名。见《普济方》卷六十八“如圣胜金铤”条。即飞疡。详该条。
体表部位,脐下三寸处。《医心方》卷二十七:“脐下三寸为命门宫,此下丹田也。”练气功意守部位之一处。
见喉科紫珍集条。
见《普济方》卷三百三十二。指月经。详该条。
①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刘寄奴之别名。②见《江西草药》。为鹿茸草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《外科十三方考》方。铅粉一两。置锅中火炒黄色,外敷患处。功能生肌平口。治诸疮。若疼,加轻粉、制乳香、制没药、血竭、煅赤石脂各一钱,冰片各一分;痒,加铜绿(以儿茶煎水煮过,再煅成金黄色)少许;有水者,加
痰湿系秽浊之邪。故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