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指小儿因惊而成的癖疾,惊、癖并存之证。其癖系由惊气与痰涎相搏所致。盘旋胁间,或在左,或在右,常作惊啼。治宜涤痰化癖。用礞石滚痰丸。
病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。瞖,为翳的异体字,即横翳内障。详该条。
即拔罐法。见《外科正宗》卷二:“脑疽应用方。”
统指全身之经脉。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:“肺朝百脉,输精于皮毛。”
经穴名。代号ST27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腋门。属足阳明胃经。位于脐下2寸,旁开2寸处。一说“去腹中行当各三寸”(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;并有第十一肋间动、静脉分支通过,外侧为腹壁下动
见近时十便良方条。
二十三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详二十三蒸条。
乳母忧思气结哺儿,令儿致病。因思则伤脾,儿饮其乳,则病吐泻腹胀,面黄而啼(《证治准绳》)。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图鉴》。为天萝水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廿八。即能近怯远症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