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眼科捷径条。
指精、气、神。三者关系非常密切,存则俱存,亡则俱亡,是生命存亡的关键,故称。参见精、气、神各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见《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》。位于前臂屈侧,大陵穴上1寸处。主治鹅掌风,口腔炎等。直刺0.5~1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5分钟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字仲理。诸暨(今浙江诸暨)人。因母病钻研医学,深有造诣。著有《医术地理》、《拨沙图》。
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。为四方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战国时期杰出医家。约生活于公元前五世纪左右。本名秦越人,渤海鄚郡(今河北任邱)人。总结当时诊断疾病的望闻问切等方法,出色地应用于临床实践。尤精于脉诊,被推崇为我国脉学的倡导者。为了适应实际需
偏产的一种。员从云《产科一得》:“临产儿头偏抵左旁也”。相当于左枕横位。参见偏产条。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杠板归之别名,详该条。
正骨八法之一。出《灵枢·九针》卷一。有舒筋活络、散瘀消肿之功。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七:“按者,谓以手往下抑之也。摩者,谓徐徐揉摩之也。此法盖为皮肤筋肉受伤,但肿硬麻木,而骨未断折者设。”适用于骨未断的皮
古代对一般医生的称谓。出《素问·疏五过论》。汉代设医工长,是主管宫廷医药的官名。唐代有医工、针工等,职位在医师、针师之下,而在医生、针生之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