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和阴阳

猜你喜欢

  • 脬舌

    病名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十六:“舌卒肿起,如吹脬满口塞喉。”后《重纂包氏喉证家宝》释为:脬舌,痰火犯心经,舌忽胀满,软如猪尿脬,不痛流涎、妨言语。即泡舌。详该条。

  • 小肠惊

    脏腑惊证之一,详该条。

  • 西黄醒消丸

    即犀黄丸,见该条。

  • 筋绝

    古病名。指筋脉伤损败绝的疾患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足厥阴气绝则筋绝。厥阴者肝脉也,肝者筋之合也,筋者聚于阴器,而脉络于舌本也。故脉弗荣则筋急,筋急则引舌与卵,故唇青、舌卷、卵缩。”《华氏中藏经》卷中:“

  • 思伤脾

    出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。思虑过度,使脾气郁结,可致胸脘痞满;若脾气因久郁而受伤,则运化失调,而致饮食不思,消化不良,腹胀便溏等症。

  • 十三鬼穴

    古代用来治疗癫狂等精神疾患的十三个经验效穴。首载《千金要方》。旧说精神疾患是由鬼神作祟所致,治疗穴位均冠“鬼”字为名。其数十三,故称十三鬼穴。十三鬼穴,古代文献记载略有差异,今多指人中(鬼宫)、少商(

  • 仲景伤寒补亡论

    见伤寒补亡论条。

  • 肺脏中风

    古病名。亦称肺中风。泛指风邪入中于肺发生的症候。《太平圣惠方·治肺脏中风诸方》:“肺主于气。气为卫,卫为阳。阳气行于表,荣华于皮肤。若卫气虚少,风邪相搏,则胸满短气,冒闷汗出,嘘吸颤掉,语声嘶塞,身体

  • 缪慕台

    【介绍】:见缪希雍条。

  • 阳虚自汗

    自汗证之一。见《赤水玄珠·汗门》。由于阳气虚弱,腠理不密,故汗液易泄。症见畏寒,倦怠,汗出觉冷。治宜温阳固表。可用芪附汤、黄芪建中汤等方。参见自汗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