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胡珏条。
【介绍】:见吴瑭条。
指脏腑阴阳俱虚,或气血俱虚,或肾阴阳俱虚。可因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,或阴阳俱损而致。在辨证方面,既有阳虚的见证,又有阴虚的见证。治疗原则应两补阴阳,并根据阴阳虚损的情况,分主次施治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虎口疔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洪天锡条。
阴阳学说内容之一。以属于阳性的事物,居于阳位而名。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:“平旦至日中,天之阳,阳中之阳也。”“背为阳,阳中之阳,心也。”
【介绍】:隋代医药学家。撰有《灵秀本草图》六卷,已佚。
见二如亭群芳谱·药谱条。
病证名。见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。即风牵斜。详该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指两种药物同用可能产生毒性或副作用。如乌头反半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