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颊上的微窝,俗称酒窝或笑靥。
①病证名。①消渴病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消渴病诸候》:“内消病者,不渴而小便多是也。由少服五石,石热结于肾内也。”《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一:“内消之为病,当由热中所作也。小便多于所饮。令人虚极短气。夫内消者
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恐等各种情志活动失调所变生的火证。情志和气的活动密切相关,长期精神活动过度兴奋或抑郁,使气机紊乱,脏腑真阴亏损,出现烦躁、易怒、头晕、失眠、口苦、胁痛,或喘咳、吐血、衄血等症,都属于火
见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。为地羊鹊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黄氏医书八种条。
五度之一。出《素问·方盛衰论》。测度筋的大小、坚脆,对使用燔针劫刺等强刺激疗法时,注意区别对待。
《金匮要略》方。薏苡仁十五两,炮附子十枚。为末,每服一方寸匕,日三次。治寒湿而致的胸痹,平时痛缓,发时痛急。
即心悸怔忡。《证治要诀》卷九:“忪悸者,本无所惊,常心忪而自悸。”详心悸、怔忡条。
病证名。指囟门下陷的证候。小儿在六个月内,前囟门微陷,不作病理状态。如在慢惊、久泻之后,囟门显著下陷,甚至如坑的,则为囟陷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八:“脏腑气血虚弱,不能上充脑髓,故囟陷也。”或因胎禀不
病证名。见《济阴纲目》卷三。指未婚女子由于经血初潮,阴中炎热,当风感寒,或用凉水洗下体,或初见经血来而惊恐致成带下。亦有属冲任虚寒而致白带量多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