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世医得效方》。为石蒜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麻科合璧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大迎。见该条。
结胸证之一。①指邪热瘀血互结胸膈者。《伤寒全生集·辨伤寒结胸》:“伤寒阳证,吐衄血不尽,蓄在上焦,胸腹胀满硬痛,身热,漱水不咽,喜忘如狂,大便黑,小便利,名血结胸,用***地黄汤。”亦可用抵当汤、桃核承
见《山东中草药手册》。即蚕蜕,详该条。
见《南京民间药草》。即芦根,详该条。
经隧的支别络脉。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:“去爪者,刺关节肢络也。”
三十六黄之一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一:“走精黄,病人昏昏饶睡,四肢疼痛,面目俱黄,舌上紫色,甚则舌面坼裂,及加黑色,此是走精黄,宜用药烙之。”参见黄疸有关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:LI10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亦称三里。属手阳明大肠经。位于前臂背面,阳池穴与曲池穴连线上,距曲池穴2寸处。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,桡神经深支,桡侧返动、静脉的分支。主治肘臂痠痛,上肢不遂,齿痛
元代医官职称。医学提举司主管官员之一,始设于1288年(至元二十五年),官阶从六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