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出《仙授理伤续断秘方》。指髋关节后脱位。详胯骨出条。
《疫痧草》方。大黄、黄连、***、石膏、知母、玄参、生地黄、青黛。水煎服。治烂喉痧,痧点虽透而喉烂极盛,目赤便闭,神烦舌绛,脉象弦数,疫火盛者。
见《妇人大全良方》卷十七。即催生丹。见该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虻虫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症名。《颅囟经》:“初生小儿,一月内,乳利如膏,是母寒气伤胃所致也。”新生儿消化力弱,哺乳失宜,复感寒邪,最易导致乳汁不消而成此症。故《古今医统》论抚养婴儿,要注意哺乳之法,有“忍三分饥,吃七分饱”
即废,肢体瘫痪。《素问·脉解》:“内夺而厥,则为瘖痱,此肾虚也。”张志聪注:“痱之为病,四肢不收。”
新出土汉代竹、木简牍医书。不著撰人。1972年于甘肃武威县旱滩坡东汉墓中出土,现存92枚手写医简,其中可辨识的药方约36首,药名百余种。此外还有针灸疗法等内容。这是历代文献所未收载的一部早期医学文献。
【介绍】:见喻化鹏条。
【介绍】:见阎孝忠条。
病名。出《仙传外科集验方》卷九。即下搭手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