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救急易方》。为鱼腥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治疗大全》。指疔生于手背威灵穴。证治见手发背条。
病证名。见清·顾锡《银海指南》卷二。即蟹睛。详该条。
即补血。详该条。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茅膏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日华子诸家本草》。即葱实,详该条。
①五不男之一。指男子精关不固,常自遗泄而影响生育者。参五不男条。②指泪流不止的病证。《素问·刺禁论》:“为漏为盲。”③指瘘管。出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。漏通瘘。多因热毒瘀结,气血亏损,荣卫运行失职而成。
又称内针、下针。指将针刺入穴位,或针刺入穴位后继续向下插进。
病证名。风毒入耳而引起的发热化脓性疾患。清·张石顽《伤寒绪论》:“风温时毒,先犯少阳,续感暴寒而发,乃太少两阳合病,状类伤寒,以其两耳发黄。”初起常有发热,头痛,耳痛,耳聋;婴儿表现烦躁不安,数日后鼓
书名。5卷。何舒撰于1948年。本书系在邹澍《本经疏证》基础上进一步整理总括,摘取其精要并加以发挥而编成。共收药物223种,每种又分经文便读、气味功能、特效、用药举例、维摩法语以及古方示范、宜忌、比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