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治医说
见理瀹骈文条。
见理瀹骈文条。
古病名。出《金匮要略·痉湿暍病脉证并治》。①即中暑、中热。《六气感证要义》:“伤寒论,太阳中热者暍是也,故中热即中暍,中暍即中暑,暑热暍三字,并无二义。”参见中热、中暑条。②指阴寒之暑证。《证治准绳·
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眼子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狗舌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断肠草又名钩吻、胡蔓藤、烂肠草、黄藤、毒根等。因误服断肠草中毒。详钩吻中毒条
指头维穴部位。《灵枢·根结》:“阳明根于厉兑,结于颡大。颡大者,钳耳也。”楼英注:“颡大谓额角入发际,头维二穴也,以其钳索于耳上,故名钳耳。”
见图经衍义本草条。
病证名。帷通帏,亦作眦帏赤烂。《审视瑶函》:“此症专言眦之赤烂。”详眦赤烂条。
见黄帝明堂偃人图条。
出《理虚元鉴》。指治疗虚劳病证,禁用燥烈、伐气、苦寒的药物。
病名。即下颌关节脱臼。见《伤科汇纂》卷五。详颊车蹉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