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病名。十水之一。《中藏经·论水肿脉证生死候》:“黑水者,其根起于肾,其状先从足肤肿。”参见十水条。
运气中六气的变化之一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太阴司天为湿化,在泉为甘化。”太阴属土,主湿主甘,故司天为湿化,在泉为甘化。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羊蹄之别名,详该条。
脉学专著。1卷。清·黄蕴兮撰。约刊于1746年。黄氏以歌诀形式论述26脉及其主病。歌诀在编法上有其特点,如介绍浮、沉等脉,即用浮、沉等字之韵论析。各脉主病以《内经》记载为主,并摘取《脉经》及后世脉学著
《类证活人书》卷十八方。薏苡仁、牛膝各二两,海桐皮、五加皮、炒枳壳、独活、防风、杜仲(姜汁炙)各一两,白术半两,干地黄二两半。为粗末,入绢袋内,用好酒五升浸,春、夏、秋、冬各十四天,夏月分作数剂,分别
出《素问·五脏生成篇》。王冰注:“招,掉也,掉摇不定也。尤,甚也。”谓头部振摇不定之症。多属肝风及肝胆经病患。参见肝风条。
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,即承浆疮。详该条。
见纳支法条。
书名。2卷。清代作品。不著撰人(或题清·刘一明辑),撰年不详。现存最早为1820年刊本。所谓“杂疫”,亦即广义的瘟疫。此书主要根据《松峰说疫》、《敬信录》等书记载,论述杂疫72证证治。治法包括方药、外
病名。指因湿聚而致的疝症。《景岳全书》卷三十三:“湿疝多为重坠胀满,然亦有痛者,……有不痛而久坠不愈者,是即疝之属。”参见疝、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