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指小儿遍身黄肿而嗜茶叶等异物的病证。《幼科铁镜》:“茶黄者,小儿胃腑积有湿热,嗜食茶叶,或嗜生米,瓦砾黄土所致,遍身皆黄而肿。”治宜清胃化湿。用平胃散加茵陈蒿、栀子。一说用青矾炒黄豆,随意食之
脉象之一。脉往来艰涩,如轻刀刮竹。《脉经》:“涩脉细而迟,往来难,且散,或一止复来。”主血少伤精,津液亏损,或气滞血瘀。可见于贫血、心机能不全等病症。
经穴名。代号GB2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听呵、后关。属足少阳胆经。位于面部,当耳屏间切迹前方,下颌髁状突之后缘,张口有空处。布有耳大神经,面神经和颞浅动脉。主治耳鸣,耳聋,齿痛,口眼斜;以及中耳炎
病证名。多因堕胎复损胞脉或瘀血残留所致。治宜调补胃气为主。如脾虚者兼见食少纳呆,脘腹饱闷,方用四君子汤加当归、熟地;胃气下陷者,兼见痞满,小腹下坠,方用补中益气汤;因瘀血残留所致者,兼见下血色暗有块,
《金匮翼》卷八方。肉苁蓉(酒浸)二两,沉香(另研)一两。为末,用麻子仁汁打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七十丸,空腹服。治虚性便秘。
针灸仪器名。通过测定皮肤电阻观察脏腑经络功能变化和穴位位置的仪器。种类很多,但其主要组成部分均由电源、电流计(微安表)、控制电量的可变电阻和接触人体的两个电极等组成。测定脏腑经络功能时,主要是通过原穴
【生卒】:十世纪【介绍】:五代后蜀医家。撰有《保童方》。已佚
【生卒】:1863~1938【介绍】:字英畦。广东新会人。博览经史,尤好《周易》,潜心医学。曾中举,然无意仕途,专心研讨仲景之学。清末曾任广东省陆军军医学堂中国医学总教习。1924年,应邀主办中医夜学
经脉名。即足少阴经。马王堆汉墓帛书载:“少阴脉:系于内腂(踝)外廉,穿腨,出(腘)中央,上穿脊之□廉,系于肾,夹(挟)舌。〔是动则病〕:(喝)(喝)如喘,坐而起则目膜如毋见,心如县(悬)病饥,气不足,
①推拿穴位名,出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。位于手掌根部大鱼际与小鱼际相交处,距大陵穴五分。能治惊风抽搐,小便不通等症。《针灸大成》卷十:“小天心,大陵穴后五分。”“掐小天心,天吊惊风,眼翻白偏左右及肾水不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