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生卒】:1324~1461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字明仲。江苏昆山人。世医出身,读各家医书,专长小儿科,曾任荆府、梁府、楚府良医等职。编有《保婴集》,已佚。
出《灵枢·官针》。即出针。
证名。即牙龈肿。治法:属风邪入侵者,宜疏风消肿,可选用荆防败毒散加减。属血虚者,宜补血养血,可选用四物汤、归脾汤、炙甘草汤等加减。属肾阴虚亏,虚火上炎者,宜滋阴降火。可选用知柏地黄汤、大补阴丸等。
【介绍】:宋代针灸医生。字吉老。无为(今安徽无为)人。为人解除病痛,疗效很高。
小儿推拿方法名。《推拿指南》:“掐揉五指节法,此法治风痰咳嗽,口眼歪斜,……用右大指甲掐之,复以右大指面揉之,男左女右。”
病证名,见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六十七。小儿囟门未合,为风邪所侵,袭于脑髓,其症囟颅开解,皮肉筋脉急胀,骨缝青筋起,面少血色,呕吐痰涎,久则成慢惊风搐。治宜疏风豁痰之剂。
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北魏医生。清河(今河北省境内)人。善长针灸。
①鼻的中央隆起部分,即下极的下方,鼻尖的上方。又称鼻茎。俗称鼻梁。古人认为望诊此处可作为诊察肝病及三焦气化情况的参考。《灵枢·师传》:“鼻柱中央起,三焦乃约。”②指位于左右两鼻孔之间的鼻中隔部分。《医
即邻近选穴法,见该条。
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即竹节三七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