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妊娠舌肿痛

妊娠舌肿痛

病证名。见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。多由心脾二经伏热上攻所致。症见舌肿痛甚则塞口填喉,呼吸困难,水谷难咽,胎气逼心烦闷欲死,舌强硬不语。治宜速下之,使逆行之火尽从下降。方用四黄夺命丹(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大黄黄芩黄连黄柏胆星、焦梔、知母甘草、枯矾、竹叶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产后溺淋

    病证名。徐大椿《女科指要》:“产后冲任虚热,膀胱气不施化,故小便涩痛,滴沥难出谓之溺淋。”相当于五淋中的热淋。

  • 断基

    出《素问·骨空论》。齿龈的根部。

  • 肾阳衰微

    同肾阳虚衰。详该条。

  • 胎自堕

    病证名。见《丹溪心法》。多因孕妇气血虚损,胎失滋养;或血热燔灼,胎有所伤;或肾虚胎失所系,冲任不固,不能摄血养胎,以致其胎自堕。参见先兆流产、胎动不安条。

  • 清营透疹

    清营分热结合透疹的治法。如症见高热烦躁、夜寐不安、口不甚渴、皮肤疹点隐隐、舌绛而干,苔少,脉细数。此热邪传入营分之候。可用细生地、麦冬、丹皮、大青叶等清营分热邪,用金银花、连翘、竹叶、牛蒡子等以透疹。

  • 血蒸

    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即内蒸。又为二十三蒸之一。详五蒸、二十三蒸条。

  • 大黄藤

    见《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》。为黄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五臭之一,臊为木臭,入通于肝,故为肝之臭。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:“东方青色,入通于肝,……其类木,……其臭臊。”临床上病人的排泄物如小便、白带、汗液等出现腥臭,常是肝经湿热下注的征象。

  • 实呕

    证名。指外邪犯胃、痰饮停滞、宿食不消及气逆火郁所致的呕吐。《景岳全书·实呕证治》:“凡实邪在胃而作呕者,必有所因,必有见证。若因寒滞者,必多疼痛;因食滞者,必多胀满;因气逆者,必痛胀连于胁肋;因火郁者

  • 月亮柴

    见《贵州植物药调查》。为黄栌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