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同
【介绍】:
战国时医家。详见子阳条。
【介绍】:
战国时医家。详见子阳条。
五味之一。甘为土味,入通于脾,为脾所主之味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五味所入,……甘入脾。”甘味药多入脾经,有补脾益气作用,如人参、黄芪等,同时,甘味药物尚有和中缓急作用,如甘草等,故《内经》有“脾欲
经穴别名。出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。即中膂俞。见该条。
即十五络脉,见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证治全生集》卷一。即悬痈。详该条。
临床专科之一。专治口腔牙齿疾病。唐代分九科,内有耳目口齿科(见《旧唐书》)。元代分十三科,口齿科才独立成科(见《元史》)。元代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七便设有口齿兼咽喉科。参见十三科条。
《金匮翼》卷八方。肉苁蓉(酒浸)二两,沉香(另研)一两。为末,用麻子仁汁打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七十丸,空腹服。治虚性便秘。
见心圣图说要言条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安徽歙县人。精通医理,辑有《苍生司命》一书。
出《日华子诸家本草》。为枸杞叶之别名,详枸杞条。
病证名。《银海精微》:“此乃肝气凝滞,脾胃停风湿也,或因天行赤眼之后,……不能调养,使血凝于胞睑之间,名曰瘀血。治之须番上下胞睑,劆洗瘀血至尽。宜服退赤散、当归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