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南方草木状》。为沉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受寒伤冷所致的泄泻。又称冷泻、寒泄、寒泻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厥阴司天,风淫所胜,民病……冷泄,腹胀。”参见寒泄、冷泻条。
元代医疗机构名称。详见广惠司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阴都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王璆条。
即腘中。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:“俗名腿凹,经曰腘中。”
出《素问·气穴论》。即阴跷脉的照海穴,阳跷脉的申脉穴,左右共四穴。
即出针。《素问·离合真邪论》:“候呼引针。”意指待病人呼气时出针。
经外奇穴名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瘿瘤……胸堂、羊矢,灸一百壮。”定位缺如。《医学入门》定于“气冲下一寸”。《类经图翼》定于“会阴旁三寸,股内横纹中,按皮肉间有核如羊矢。可刺三分,灸七壮。”近代《针灸孔
十二经脉之一。代号BL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膀胱足太阳之脉,起于目内眦,上额,交巅;其支者,从巅至耳上角;其直者,从巅入络脑,还出别下项,循肩髆内,挟脊抵腰中,入循膂,络肾,属膀胱;其支者,从腰中下挟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