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牡蛎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七:即气漏、风漏、阴漏、冷漏、痔漏、血漏、瘘漏、痿腮漏的合称。详各条。
参见痧痘集解条。
见《草药手册》(江西)。为响铃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芝山,西安(今属陕西)人。年17岁时因救落水道人而授予秘术。明世宗好方术,被召,见宠,出入宫廷20年,后因医世宗病不愈而谪戍闽海,数年后徒居开封府。子继怀,亦精医药。
【生卒】:1889~1972【介绍】:医史学家。广东东莞人。1910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大学堂,毕业后任船医等。后对中医学、医学史有所钻研,尤以医史研究兴趣浓厚。于1936年组织医史委员会,任会长。即今之
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野马追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灵枢经》篇名。胀病有五脏胀和六腑胀。此外尚有脉胀、肤胀之分。本篇讨论了这些胀病的发生机制、证候特征,诊断和治法,故名。
①同心热,详该条。②心脉的病变。心主身之血脉,心有热,可使血逆于上,致上盛而下虚,下虚则生脉痿。《素问·痿论》:“心气热,则下脉厥而上,上则下脉虚,虚则生脉痿,枢折挈,胫纵而不任地也。”
病证名。因手太阴肺经经气异常而致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肺手太阴之脉,……是动则病肺胀满,膨膨而喘咳,缺盆中痛,甚则交两手而瞀,此为臂厥。是主肺所生病者,咳,上气喘,渴,烦心胸满,臑臂内前兼痛,厥,掌中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