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疡医大全》卷二十七。即涌泉疽。见该条。
书名。是我国现知最早的一种针灸专著。撰人未详。约成书于秦汉之际。原书已佚,魏晋以后此书有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及注本。主要有《明堂孔穴针灸治要》(后辑录于《针灸甲乙经》一书中)及《黄帝内经明堂》。参见各该
证名。指脊椎下段尾骶骨部位作痛。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多因肾脏精气亏耗,督脉受损,或寒湿侵袭,或血瘀气滞所致。疼痛常连及腰部,难以挺直。喜暖怕冷者,治宜温肾补督脉,可用温肾散,附桂八味丸;肾水不足者,
运气学说术语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按五音建运理论,商代表金运,故太过的金运称为太商。
病证名。①见《内外伤辨惑论》。亦称血虚热。指血虚而致的一种虚热。多由吐衄便血或产后崩漏等失血所致,亦可因饮食劳倦等内伤脾胃,逐渐发展而成。症见肌热面红,燥渴,甚则烦躁,睡卧不安,脉洪大而虚,重按无力等
针刺前后的禁忌。《灵枢·终始》:“凡刺之禁:新内勿刺,新刺勿内;已醉勿刺,已刺勿醉;新怒勿刺,已刺勿怒;新劳勿刺,已刺勿劳;已饱勿刺,已刺勿饱;已饥勿刺,已刺勿饥;已渴勿刺,已刺勿渴;大惊、大恐,必定
正骨手法。见《伤科汇纂》卷一。原用于腰椎骨错位陷入的整复。令患者俯卧于宽板凳上,腹部垫以布垫,肩胛及两腿以带缚固定,然后将明显凸起之骨节,用手或木杠轻轻滚按,使其平正复原。今少用。
湿润。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:“四维有湍润埃云之化。”指四方有湿润的气候。
见西法针灸条。
证名。出《灵枢·经筋》。指颈部单侧或两侧肿胀粗大。多因气火郁逆,或痰滞内结所致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颈项病源流》:“有颈项肿痛,寒热头眩者,是气毒,宜加味藿香散;有颈项结核浮肿,先寒后热者,此风寒所搏,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