痘疮灌浆一般自第七天开始。先起胀者,先灌浆,由红转白,白变成浆,渐渐肥满而光泽;至第九日浆苍,其色苍如黄腊,而显结痂之形,神识清楚,食纳渐增者为顺证,宜加强护理,以防逆转。参见贯脓条。
即八段锦。详该条。
骨名。出《素问·骨空论》。即尾骶骨,详该条。
古病名。指肌肉似有虫在蠕动的感觉。多因风邪伤卫,卫气不通,阳气内鼓所致。常可伴有脏腑气血的其他见证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血气未并,五脏安定,肌肉蠕动,命曰微风。”
苔色黄而粘腻,颗粒紧厚,如鸡子黄涂罩舌上,多为湿热结于中焦,或热邪与痰湿互结所致。宜清热化痰燥湿。
证名。见《春脚集·胸肋部》。指恼怒伤肝,气郁胁肋而致的肋痛。治宜理气和血,如香附、川芎、当归、柴胡、青皮等药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怒气者,脉弦实有力,大剂香附合芎归之属。”参见肝郁胁痛、肝气胁痛条。
病证名。又称瘀血嗽、瘀血咳嗽。指咳嗽之由瘀血引起者。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瘀血咳,则喉间常有腥气。轻者,泻白散加生地、山栀、牡丹皮、麦门冬、桔梗;重者,桃仁、大黄、姜汁为丸服。或因打损劳役伤肺,遇风寒则
诊法术语。决,判断。临证要结合五脏脉象的变化,以判断疾病的轻重和预后的吉凶。《素问·五脏生成篇》:“诊病之始,五决为纪……。所谓五决者,五脉也。”
人身体液组成部分。从水谷化生,其清稀者为津,浊而稠者为液。液,由三焦布散,濡养关节、脑髓和目、耳、鼻、口等孔窍。《灵枢·决气》:“谷入气满,淖泽注于骨,骨属曲伸,泄泽补益脑髓,皮肤润泽,是谓液。”
经穴名。代号LI19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、长频、长髎、长。属手阳明大肠经。位于鼻翼外缘直下,与水沟穴平齐处。布有面神经与眶下神经的吻合支;并有面动、静脉的上唇支通过。主治鼻塞,鼻衄,鼻息肉,口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