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血证论》卷七方。白芍药五钱,甘草三钱。水煎服。治瘀血发热。
证名。系指咽喉不适,或干、或痛、或异物感,呼吸吞咽均感不适。为多种咽喉疾患之常见症状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:“府藏冷热不调,气上下哽涩,结搏于喉间,吞吐不利,或塞或痛。故言咽喉不利。”有虚实之别。
即远道选穴法,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吴悔菴《秘传内府经验女科》:“经行时,由热邪乘于小肠,闭而不通,以致小腹痛如刀刺。宜服八正散,或用牛膝散(牛膝、麝香、乳香)。”参见血瘀痛经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聚英》。即渊腋,见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木棉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清·王子固《眼科百问》。多系血气虚衰,风邪入侵,痰湿蕴结所致。症见眼睑知觉迟钝,甚至麻木不仁。宜养血祛风除痰,用正容汤加减。
小腿肚,又名腨、蹲、腓臑。腓肠肌部分。《灵枢·寒热》:“腓者,腨也。”
隅,两边相交成角。即曲周,详该条。
脏腑惊证之一。出《小儿病源方论》。详脏腑惊证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