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川断

猜你喜欢

  • 无犯胃气

    治则之一。指治病不宜妄用攻伐、苦寒等药物戕伤胃气。人以胃气为本,“纳谷者昌,绝谷者亡。”胃气足则元气易复,胃气伤则病难复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妇人伤寒,发热,经水适来,昼日明了,暮则谵语,

  • 三月黄花

    见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。为地羊鹊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郭志邃(suì 岁)

    【生卒】:十七世纪中叶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右陶。槜李(今浙江嘉兴县西南)人。因见当时痧胀等疾疫流行,而疗法不多,乃根据儿科诊治痧疹之理,采集前人有关经验,撰成《痧胀玉衡》一书(1675年刊行),论述

  • 吴三石

    【介绍】:见吴文献条。

  • 伏暑晚发

    病名。指伏暑之发于霜降后立冬前者。《重订广温热论·湿火之症治》:“至于秋暑,由夏令吸收之暑气,与湿气蕴伏膜原,至秋后而发者是也。……发于处暑以后者,名曰伏暑,病尚易治;发于霜降后立冬前者,名曰伏暑晚发

  • 五黄膏

    《银海精微》卷下方。黄连、黄芩、黄柏、大黄、黄丹。为细末,冷水或茶水调匀,将药放芙蓉叶上,贴二太阳穴。治目肿涩痛,局部喜凉者。

  • 保寿粹和馆

    宋代保健机构。据载系专供宫廷人员疾病的疗养而设置的。

  • 倪纯宇

    【介绍】:见倪朱谟条。

  • 煨针

    即火针。《针灸聚英》:“火针即煨针也。”见火针条。

  • 土地骨皮

    见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。为大青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