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穴别名。出《循经考穴编》。即脐中。见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华山矾之别名,详该条。
方书名。1卷。明·杨瑞集。刊于1531年。本书系将明·张子麒辑《新刊经验秘方》(共28方)、《方外奇方》(共24方)、李文敏辑《经验药方》(共13方)及杨氏附方(共5方)合刊而成。内容以经验成方为主。
证名。出《灵枢·热病》。指泪出不止的证候。详流泪证条。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漆姑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十二经别之一。出《灵枢·经别》。即足少阴经别,见该条。
见《甘泉县志》。为王不留行之别名,详该条。
药物学著作。2卷。明·李中梓撰。约刊于明末。1667年又经尤乘增订,收入《士材三书》中。李氏将药物分为草、谷、木、菜、果、寓木、苞木、虫、鳞、介、禽、兽、人及金石等14部,共收药物341种。重点叙述了
病证名。又名舌黄鹅口、死舌。舌体肿大,板硬如木。元·朱震亨《平治会萃》:“木舌者,舌肿硬不和软也。”见于新生儿舌炎。《婴童百问》:“舌者心之候,脾之脉络于舌也。脏腑壅滞,心脾积热,热气上冲,故令舌肿,
见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。为露兜竻蔃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