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得心集医案

得心集医案

书名。6卷。清·谢星焕撰,由其次子谢杏园搜辑。成书于1861年。医案伤寒、杂证、疟症、产后、小儿等21门,计250余案,叙述平实。每门附列杏园治验效方数则。现有《珍本医书集成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外感黄疸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三。指因外邪失治传里,化热熏蒸所致的黄疸。《素问·玉机真藏论》:“今风寒客于人,使人毫毛毕直,皮肤闭而为热,当是之时,可汗而发也。……弗治,肝传之脾,病名曰脾风,发瘅,腹中热,

  • 舌痹

    病名。指舌体有麻木不仁的感觉。多因痰气阻滞脉络,或血虚失荣所致。《赤水玄珠·舌门》:“舌痹或麻,此因痰气滞于心胞络。”又:“血虚舌麻者,四物汤加黄连。”《医钞类编》卷十二:“舌无故常自痹者,名舌痹。由

  • ①(cóng)。①顺从。与逆相对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气血皆从。”②正常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此阴阳反作,病之逆从也。”③指采取某种处理方式或原则,即选用之意。《脾胃论》:“此湿胜,从平胃散

  • 杨谈

    【生卒】:1461~1556【介绍】:明代女医家。字允贤。江苏无锡人。生平事迹未详。著有《女医杂言》一书。

  • 外阴炎

    病名。外阴部炎症,局部皮肤红、肿、热、痛,甚至溃疡,起脓泡,分泌物增多。若慢性炎症可使皮肤增厚或有皲裂。多因肝经湿热下注所致。属带下、阴痒、阴疮范畴。宜清肝泻火利湿。用龙胆泻肝汤加减。外用熏洗药方:苦

  • 痧筋

    指发痧时腿弯、肘弯上下怒张的静脉,呈深青、紫色或深红色。系痧症显现于体表的一种标志。《痧胀玉衡》:“痧筋有现有微现,有乍隐乍现,有伏而不现。痧筋之现者。毒入血分者多;乍隐乍现者,毒入气分者多;伏而不现

  • 养生杂录

    养生类著作。清·胡宗鹤编撰。1卷。书中引录《素问》、《庄子》及朱子、李东垣、嵇叔夜、孙思邈、丘处机等名家之言,讨论精神、情志、起居、饮食等因素对人体寿命的影响,并从精、气、神、形的关系及其与寿命的内在

  • 曹氏伤寒金匮发微合刊

    见伤寒发微条。

  • 风咳

    十咳之一,指因风邪乘肺所致的咳嗽。《诸病源候论·咳嗽病诸候》:“有十种咳,一曰风咳,语因咳言不得竟是也。”又肺风、劳风咳亦属风咳。参见咳嗽条。

  • 目内有丁

    病名。丁亦作疔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八:“目,肝之外候也。脏腑热盛,热乘于腑,气冲于目,热气结聚,而目内变生,状如丁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