循经性感觉病
即感觉性循经病理反应。详该条。
即感觉性循经病理反应。详该条。
背部脊柱两旁的肌肉群。
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三十。即漏芦汤第一方,见漏芦汤条。
【介绍】:见孙志宏条。
综合性医书。又名《人子须知》。4卷。清·何梦瑶撰于1872年。卷1为望、闻、问、切四诊;卷2方剂汇辑;卷3、4本草药性。全书编为歌赋韵语,通俗易记,为学医入门读物。
病名。出《仙传外科集验方》。即井疽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四。由寒气收敛腠理,阳气不能发越、怫郁而作。多在秋冬季节,项背或周身发疮,如疥如癣;或如疙瘩作痒,浸水结痂,至交春暖即愈。宜内服荆防败毒散解表,再以补中益气汤实表;外搽绣球丸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油柑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,为龙胆地丁之别名,详该条。
五色主病之一。出《灵枢·五色》。面部色白为阳虚气血不足的证候。阳气不足,气血不能上荣于面,故面白。阳气虚弱,阴盛于内,寒从内生,故为寒。
指疾病的根源或病灶。《后汉书·华佗传》:“君病根深,应当剖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