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因郁怒所致的疾病。《医醇賸义·怒伤》:“怒甚则胁痛,郁极则火生,心烦意躁,筋节不利,入夜不寐。”用冲和汤等。参见善怒条。
证名。指身体头面突然浮肿者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四:“身面卒浮肿者,亦水病之候也。此由肾脾虚弱之所为也。肾主于水,今肾虚,故水妄行,脾主于土,脾虚不能制水,故水流溢散入皮肤,全身面卒然浮肿也。”症还常
【介绍】:清代官吏兼医家。字文甫,号松峰。山东诸城人。其父刘引岚曾任保定郡守等官职。刘奎先为官,中年以后研读家藏医书,认为张仲景以下,多对温疫略而不讲,只有吴又可著《温疫论》,对伤寒、温疫做了区分,但
【介绍】:见何瑭条。
证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十三。亦作眼痒。由风、火、湿、热、血虚等,以及邪退正复,气血得行,均可引起。眼内痒涩不适,重者痒若虫行,奇痒难忍。可见于今之沙眼、睑缘炎、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等病。内治:因风者,
病名。见《疡医大全》卷十一。即金花内障。详该条。
《兰室秘藏·妇人门》方。茴香三分,枯矾五分,高良姜、当归尾、酒防己、木通各一钱,丁香、木香、炮川乌各一钱五分,龙骨、炒盐、红豆、肉桂各二钱,厚朴三钱,延胡索五钱,全蝎五个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弹子大,绵
病证名。因足少阳经经气异常而致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胆足少阳之脉,……是动则病口苦,善太息,心胁痛,不能转侧,甚则面微有尘,体无膏泽,足外反热,是为阳厥。是主筋所生病者,头痛,颔痛,目锐皆痛,缺盆中肿痛
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又名中脾积。食硬物或冷物伤脾而成的积滞。症见面黄,或带虚浮,脐上微痛,肚皮热,饮食减少,脐上及腹中痛,所食不化,头微热。治宜消积健脾。先用取癖丸,后用匀气散、醒脾散调理。
出《本草纲目》。即脐带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