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出《素问·本病论》。小便失禁之症。详小便不禁条。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刺楸树皮之简称,详该条。
治则。出《素问·三部九候论》。凡属实证可用泻法祛邪。如燥屎、水饮、食滞、停痰、瘀血等症,用泻下、逐水、消导、割痰、祛瘀等法,包括针刺治疗的泻法。
又名顑。面颊的下部。
出《产乳集验方》。为蒲蒻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茅膏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南宋医家。龙溪(今福建漳州)人。对伤寒学有一定研究,约1173年(乾道九年)撰《伤寒解惑论》一书。
病证名。即肾泄。《药症宜忌》:“肾泄,即五更及黎明泄泻者是也。亦名大泻泄。属命门真火不足。”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经效产宝》卷中。即产门不闭,详该条。
出明·薛铠《保婴撮要》。即嗽唾脓痰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