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手太阳小肠经

手太阳小肠经

十二经脉之一。代号SI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小肠手太阳之脉,起于小指之端,循手外侧上腕,出踝中,直上循臂骨下廉,出肘内侧两筋之间,上循臑外后廉。出肩解,绕肩胛,交肩上,入缺盆,络心,循咽,下膈,抵胃,属小肠;其支者,从缺盆循颈上颊,至目锐眦,却入耳中;其支者,别颊,上,抵鼻,至目内眦,斜络于颧”。本经自手小指尺侧端(少泽)起始,沿手掌尺侧缘上行,出尺骨茎突,沿前臂后边尺侧直上,出尺骨鹰咀和肱骨内上髁之间(小海),向上沿上臂后边内侧,出行到肩关节后面,绕行肩胛,在大椎穴处与督脉相会,向前进入缺盆(锁骨上窝),深入体腔,联络心脏,沿着食道下行,贯穿膈肌,到达胃部,入属小肠。它的分支,从锁骨上窝沿颈上颊,到外眼角,折回来进入耳中(听宫)。另一条支脉,从面颊部分出,行至眶下,到达鼻根部的内眼角,然后斜行到颧部(颧髎)。脉气由此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。本经发生病变,主要表现为咽痛,颔肿,耳聋目黄和肩部,上肢后边内侧本经脉过处疼痛等(图32)。

图32

猜你喜欢

  • 气秘

    病证名。见《济生方·大便》。指气滞或气虚所致的便秘。《证治要诀·大便秘》:“气秘则气不升降,谷气不行,其人多噫。宜苏子降气汤加枳壳,吞养正丹,或半硫丸、来复丹;未效,佐以木香槟榔丸;欲其速通则枳壳生用

  • 紫斑

    证名。指外感热病见斑色发紫者。见《寿世保元·斑疹》。多由热盛毒熏所致。《温热经纬·叶香岩外感温热篇》:“按方书谓斑色红者属胃热,紫者热极。”治宜清热解毒,凉血化斑,用解毒化斑汤、***玄参汤等方。若斑见

  • 觉斋居士

    【介绍】:见方导条。

  • 温法

    八法之一。又称祛寒法。用温热药治疗寒证的方法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寒者热之”,“劳者温之”。具体方法有温中祛寒、温经祛寒、回阳救逆、甘温除热等。详各条。

  • 口唇紧缩

    即唇紧。详该条。

  • 芳香化浊法

    《时病论》卷四方。又名雷氏芳香化浊法。藿香叶、佩兰叶各一钱,陈皮、制半夏各一钱五分,大腹皮(酒洗)一钱,厚朴(姜汁炒)八分,鲜荷叶(为引)三钱。水煎服。治五月霉湿,并治秽浊之气。

  • 费长房

    【介绍】:东汉时巫医。汝南(今河南汝南)人。《后汉书》有其传记。

  • 汗毒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即发颐。见该条。

  • 断肠草中毒

    病名。断肠草又名钩吻、胡蔓藤、烂肠草、黄藤、毒根等。因误服断肠草中毒。详钩吻中毒条

  • 巨阳

    巨,大也,巨阳与太阳同义,故《内经》亦称太阳为巨阳,见《素问·五藏生成篇》等篇章,参见“太阳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