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小儿感受寒邪而兼发惊的病证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五:“伤寒是寒邪客于皮肤,搏于气血,使腠理闭密,气不宣泄,蕴集生热,故头痛,体痛而壮热也。其兼惊者,是热乘心,心主血脉,小儿气血软弱,心神易动,
病名。见《咽喉经验秘传》。即喉丹之因于风热者。详风热喉丹条。
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图志》。为乌脚枪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舌中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上。即时毒。见该条。
见《吉林中草药》。即冰凉花,详该条。
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六方。大黄、赤石脂、煅石膏各等分。为末,先挑破患处,然后掺药。治伤损敷药后起泡者。
经验方。见《新编中成药手册》。茯苓、水蛭(滑石烫)、干漆(炭)、雷丸、大黄、僵蚕或蚕蛹(炒)、桃仁、黄连、牡丹皮、川乌、芫花(醋制)、橘红、五灵脂流浸膏。制成蜜丸,每丸重5克,每服1丸,1日2~3次,
阳明为二阳,太阴为三阴。《素问·阴阳类论》:“二阳三阴,至阴皆在,阴不过阳,阳气不能止阴。阴阳并绝,浮为血瘕,沉为脓胕。”马莳注:“二阳者,足阳明胃经也。三阴者,手太阴肺经也。”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血风藤之别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