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千金要方》:“灸猥退风半身不遂法:先灸天窗……次手髓孔,腕后尖骨头宛宛中。”近代《针灸经外奇穴图谱》云即阳谷,属手太阳小肠经穴。
针刺麻醉法之一。指按针麻要求,针刺唇部人中、承浆二穴以进行各种手术的方法。目前主要用于纵膈肿瘤切除、脾切除、胆囊切除、阑尾切除、疝修补等手术。一般取用30~32号毫针,以15度角斜刺进针。人中穴向上刺
病证名。指因受湿邪所致腹痛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腹少腹病源流》:“伤湿腹痛,小便秘,大便泄,宜燥湿利水,宜胃苓汤。”参见腹痛条。
①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即小叶蛇总管。②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白花蛇舌草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病名。①指冬令感受寒邪而即发的疾患。《伤寒全生集》卷一:“夫伤寒者,自霜降后至春分前,天令严寒,水冰地冻而成杀厉之气,人触犯之,即时病者,为正伤寒。”《医学心悟》卷二:“霜降以后,天令严寒,感之而即病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漆姑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我国古代医学分科的名称。元、明的太医院都将医学分为十三科。元代十三科为:大方脉、杂医、小方脉、风、产、眼、口齿、咽喉、正骨、金疮肿、针灸、祝由、禁。明代十三科为:大方脉、小方脉、妇人、疮疡、针灸、眼、
①又称上盛下虚。由肝肾不足,阴虚于下,阳亢于上。一方面出现腰膝痰软无力、遗精等下虚证;另一方面出现胁痛、头眩、头痛、目赤、烦躁易怒等肝阳上亢的证候。《素问·三部九候论》:“上实下虚,切而从之。”②邪气
诊法之一。又称按诊。用手对病人体表进行触摸按压,以获得诊察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。包括按肌表、按手足、按胸腹、按额部、按俞穴等。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医经小学》。《奇效良方》云:“在眉中间是穴。”与《银海精微》所云之光明穴同。参见光明条。